原油加工量5.49亿吨,同比增长5.3%,增量主要来自获得原油进口使用权的地炼企业。
炼油企业必须转变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集约型。规范投资决策,对以往的投资项目,要认真总结成功的经验,汲取失败的教训,把握资本运作的规律。
1.3 天然气与管道企业近期有喜,远期有忧2015年上半年中国提高了天然气价格,天然气和管道企业因此前三季度实现利润253.84亿元,同比增长174.9%。在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在未来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还应继续提高天然气所占的比重。不懂得怎样与国际能源组织打交道,能源外交能力还比较差。进口成品油2049万吨,同比上升4.1%,进口总额为102.8亿美元,同比下降35.5%。中国是亚太地区最大的天然气消费国,本应受益,但由于国内价格机制不完善,消费结构不合理,结果天然气消费增速与市场价格同步下降。
此外,中国炼油主体日益多元化,行业竞争加剧。低油价对中国油气企业来说是下游利大于弊,上游弊大于利。第一,减少政府对价格形成的干预,全面放开竞争性领域商品和服务价格。
有观点认为,成立国家管网公司时机尚未成熟。上游领域应从现行法律法规和管理方式入手,着力推进市场主体多元化,鼓励有效竞争,建立负面清单,完善市场准入。中游的改革目标是,2020年初步完成天然气管网市场体系,强制推行管网基础设施第三方公平准入,实现管道输售分离,推进原油、成品油管网运输与销售分离,建立管道容量及储备交易市场。第三,鼓励民营企业依法进入更多领域。
国际能源署表示,2050年前,除非CCS技术能够被广泛应用,否则全球超过1/3已探明储量的化石燃料可能会被拒绝开采,以保证气候安全。同时,巴黎气候大会达成人类历史上第一份全球减排协议。
2004年至2014年,我国石油消费年均增长6.1%,天然气17.5%。改革政府管理体制的关键在于构建统一、独立、专业化的监管机构,实现政监独立、分段分级监管、部门分工明确、监管责权明确。油气行业体制改革是建立现代能源体系的重要环节。不管日后各国的气候承诺如何发展、改变及执行,此次油气转型都将是永久性的,且必须与2摄氏度的目标有机结合。
对此,深化油气企业改革,要做到主辅分离、做强主业,产权明晰、完善配套,进一步完善国有油气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国家自主贡献》《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和《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的出台,为未来5年全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能源结构转型奠定了基调。当前,我国油气产业链尚未完成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市场真实的供求关系和成本变化无法被准确反映出来,制度体系亟待优化。这是史上第一份覆盖近200个国家的全球减排协议,标志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迈出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从有利改革推进的角度,可以让气价进一步放开,或更多按市场化要求来调整气价。再次,管道建设依赖上游资源,拆分管网并不现实,并会影响现有油气公司继续投资管道建设的积极性。
截至2014年年底,中国能源强度从2010年的0.81吨标准煤/万元GDP降至0.701吨标准煤/万元GDP,降幅达13.4%,已完成十二五目标的83.75%。这10家公司分别是BP、道达尔、壳牌、印度信实工业、英国BG、意大利埃尼、西班牙雷普索尔、沙特阿美、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与挪威国家石油公司。
成品油方面,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跟随国际原油价格波动,价格调整滞后,对国内油气合理消费和我国参与国际石油定价、对冲油价波动风险等都有不利影响。可再生能源占比将显著上升,并在2030年达到20%左右的自主行动计划目标。油气行业决策者应确保气候承诺及其执行方式符合长期的低碳发展战略和目标,而非临时举措。碳捕获和碳封存(CCS)等技术迅猛发展,将使国际社会各方受益。炼化规模控制的审批制度不能抑制产能过剩,反而产生逆向调节作用,加剧过剩。要实现能源强度和碳强度双降,中国目前面临很大压力。
然后,在政府部门中设立执行行业发展战略、总体规划、行业政策、能源储备与应急等职能相对集中的高级别能源管理机构,厘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制定完善的权力清单、负面清单、责任清单,真正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无明文禁止即可为、法定责任必须为,以切实解决当前缺乏统一的、独立的高层级能源管理机构等方面的问题。在油气行业的总体改革方案设计中,要关注天然气相对于石油的特殊性,做出有利于天然气发展的体制改革与政策安排。
管网运营结构不合理、流通市场壁垒高。引入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更好地激发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
放开电力、石油、天然气、交通运输、电信等领域竞争性环节价格。在此期间,全国GDP年均增长9.2%。
截至2014年年底,中国碳强度比2010年水平降低了15.8%,完成了十二五目标的92.3%。上游市场要从放开矿权市场、松绑勘察资质、提高持有成本、合同约定权利、全面对外开放这5个方面入手,其中矿权改革是核心。定价及税费制度不合理。首先,作为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的处理使管网剥离变得较为复杂,涉及问题较多。
十三五期间,我国要推动低碳循环发展,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能源技术创新,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中国碳强度的十二五目标是到2015年,万元GDP碳排放量在2010年的基础上降低17%。
其次,成立国家管网公司无法实质性解决油气管道的自然垄断问题。第四,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建立竞争性油气流通市场,是油气回归商品属性的关键。在产业链中游,我国油气管网现阶段改革的当务之急是实现由工业化管道到市场化管网的逐渐过渡。
【编者按】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政府管理与监管是油气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OGCI旨在提高天然气在全球能源结构中的占比,消除日常生产作业的燃放和甲烷排放。这10家公司的油气产量占全球产量的近1/5,供应全球近10%的能源。
除天然气外,未来5年,我国煤、石油等传统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将持续下降。中国正在完善国家制度建设,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推动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
税费方面,现行政策要求油气企业缴纳资源类税费和其他通用税种,种类设置基本延续计划经济按生产环节收取的形式,类型繁复、定位重叠,税、费结构不合理,调节能力不足,且对中央到地方各相关利益主体没有做到分配平衡。第六,推动低碳循环发展。
油气行业未来改革的重点除了上游勘探开发领域的增量资源外,还包括石油流通体制方面。政府需从现行法规和管理制度入手,着力推进市场体系建设,鼓励有效竞争。